设计模式:命令模式
跳到导航
跳到搜索
关于
在软件开发系统中,“方法的请求者”与“方法的实现者”之间经常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,这不利于软件功能的扩展与维护。例如,想对方法进行“撤销、重做、记录”等处理都很不方便,因此“如何将方法的请求者与实现者解耦?”变得很重要,命令模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。 在现实生活中,命令模式的例子也很多。比如看电视时,我们只需要轻轻一按遥控器就能完成频道的切换,这就是命令模式,将换台请求和换台处理完全解耦了。电视机遥控器(命令发送者)通过按钮(具体命令)来遥控电视机(命令接收者)。 再比如,我们去餐厅吃饭,菜单不是等到客人来了之后才定制的,而是已经预先配置好的。这样,客人来了就只需要点菜,而不是任由客人临时定制。餐厅提供的菜单就相当于把请求和处理进行了解耦,这就是命令模式的体现。
命令(Command)模式的定义如下: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,使发出请求的责任和执行请求的责任分割开。
- 这样两者之间通过命令对象进行沟通,这样方便将命令对象进行储存、传递、调用、增加与管理。
其中心就是:将系统中的相关操作抽象成命令,使调用者与实现者相关分离。
优点和缺点
优点:
- 通过引入中间件(抽象接口)降低系统的耦合度。
- 扩展性良好,增加或删除命令非常方便。采用命令模式增加与删除命令不会影响其他类,且满足“开闭原则”。
- 可以实现宏命令。命令模式可以与“组合模式”结合,将多个命令装配成一个组合命令,即宏命令。
- 方便实现 Undo 和 Redo 操作。命令模式可以与后面介绍的“备忘录模式”结合,实现命令的撤销与恢复。
- 可以在现有命令的基础上,增加额外功能。比如日志记录,结合装饰器模式会更加灵活。
缺点:
- 可能产生大量具体的命令类。因为每一个具体操作都需要设计一个具体命令类,这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。
- 命令模式的结果其实就是接收方的执行结果,但是为了以命令的形式进行架构、解耦请求与实现,引入了额外类型结构(引入了请求方与抽象命令接口),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。
- 不过这也是设计模式的通病,抽象必然会额外增加类的数量,代码抽离肯定比代码聚合更加难理解。
应用场景
命令模式通常适用于以下场景:
- 请求调用者需要与请求接收者解耦时,命令模式可以使调用者和接收者不直接交互。
- 系统随机请求命令或经常增加、删除命令时,命令模式可以方便地实现这些功能。
- 当系统需要执行一组操作时,命令模式可以定义宏命令来实现该功能。
- 当系统需要支持命令的撤销(Undo)操作和恢复(Redo)操作时,可以将命令对象存储起来,采用备忘录模式来实现。
结构与实现
命令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:
- 抽象命令类(Command)角色:声明执行命令的接口,拥有执行命令的抽象方法“execute()”。
- 具体命令类(Concrete Command)角色:是抽象命令类的具体实现类,它拥有接收者对象,并通过调用接收者的功能来完成命令要执行的操作。
- 实现者/接收者(Receiver)角色:执行命令功能的相关操作,是具体命令对象业务的真正实现者。
- 调用者/请求者(Invoker)角色:是请求的发送者,它通常拥有很多的命令对象,并通过访问命令对象来执行相关请求,它不直接访问接收者。
其结构如下:
其代码如下:
package command; //抽象命令 interface Command { public abstract void execute(); } //具体命令 class ConcreteCommand implements Command { private Receiver receiver; ConcreteCommand() { receiver = new Receiver(); } public void execute() { receiver.action(); } } //接收者 class Receiver { public void action() { System.out.println("接收者的action()方法被调用..."); } } //调用者 class Invoker { private Command command; public Invoker(Command command) { this.command = command; } public void setCommand(Command command) { this.command = command; } public void call() { System.out.println("调用者执行命令command..."); command.execute(); } } public class CommandPattern 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Command cmd = new ConcreteCommand(); Invoker ir = new Invoker(cmd); System.out.println("客户访问调用者的call()方法..."); ir.call(); } }
客户访问调用者的call()方法... 调用者执行命令command... 接收者的action()方法被调用...
模式的扩展:
- “组合命令模式”:“命令模式” + “组合模式”;
- “可撤销命令模式”:“命令模式” + “备忘录模式”;
“组合命令模式”(宏命令)
在软件开发中,有时将命令模式与“组合模式”联合使用,这就构成了宏命令模式,也叫“组合命令模式”。
- 宏命令包含了一组命令,它充当了具体命令与调用者的双重角色,执行它时将递归调用它所包含的所有命令。
其结构如下:
其实现如下:【“调用者”包含一组“具体命令”】
package command; import java.util.ArrayList; //抽象命令 interface AbstractCommand { public abstract void execute(); } //树叶构件: 具体命令1 class ConcreteCommand1 implements AbstractCommand { private CompositeReceiver receiver; ConcreteCommand1() { receiver = new CompositeReceiver(); } public void execute() { receiver.action1(); } } //树叶构件: 具体命令2 class ConcreteCommand2 implements AbstractCommand { private CompositeReceiver receiver; ConcreteCommand2() { receiver = new CompositeReceiver(); } public void execute() { receiver.action2(); } } //接收者 class CompositeReceiver { public void action1() { System.out.println("接收者的action1()方法被调用..."); } public void action2() { System.out.println("接收者的action2()方法被调用..."); } } //树枝构件: 调用者 class CompositeInvoker implements AbstractCommand { private ArrayList<AbstractCommand> children = new ArrayList<AbstractCommand>(); public void add(AbstractCommand c) { children.add(c); } public void remove(AbstractCommand c) { children.remove(c); } public AbstractCommand getChild(int i) { return children.get(i); } public void execute() { for (Object obj : children) { ((AbstractCommand) obj).execute(); } } } public class CompositeCommandPattern 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AbstractCommand cmd1 = new ConcreteCommand1(); AbstractCommand cmd2 = new ConcreteCommand2(); CompositeInvoker ir = new CompositeInvoker(); ir.add(cmd1); ir.add(cmd2); System.out.println("客户访问调用者的execute()方法..."); ir.execute(); } }
客户访问调用者的execute()方法... 接收者的action1()方法被调用... 接收者的action2()方法被调用...